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白宫“泄密门”

来源:国际金融报

“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对这一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在福克斯新闻频道一档节目中表示。

此前,华尔兹误将《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拉入加密通讯软件Signal上的群聊中,群聊成员由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核心官员在内的18人组成,导致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计划曝光。

这场被美媒称为“史诗级乌龙”的泄密事件,不仅暴露了美军的行动细节,还意外揭开了特朗普政府内部决策层的分裂与草率。

目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已在听证会上对此事进行质询,民主党议员要求涉事官员辞职,而特朗普坚称“袭击成功无需追责”。

泄密始末

3月15日上午11时44分,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Signal的“胡塞PC小组”群聊中,发送了空袭也门的详细计划,包括打击目标、武器配置及精确时间表。然而,群内一名“意外闯入者”——《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全程目睹了这场讨论,并在两小时后见证了美军行动与群聊内容的高度吻合。

戈德堡3月24日在《大西洋》网站上发文爆料说,他11日在Signal中收到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同名的用户的连接请求,两天后被加入“胡塞PC小组”群聊中。15日,群聊中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同名的用户发来消息,透露了美国即将在两小时后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打击的作战计划。

尽管戈德堡起初怀疑这是一场恶作剧,但群内讨论的实时战况与后续美军行动的高度吻合证实了其真实性。

事件曝光后,白宫陷入舆论漩涡。华尔兹承认误拉记者入群,称将承担“全部责任”,但强调群聊“未发送任何机密材料”。

赫格塞思辩称,“聊天内容未泄露部队、地点或作战方法。”

特朗普公开表示“对群聊毫不知情”,并嘲讽《大西洋》月刊“快倒闭了”。他称此事造成的后果“并不严重”,并为华尔兹辩护。

面对白宫“不涉密”的说辞,戈德堡于3月26日公开完整群聊截图,内容显示,美政府高官不仅讨论了攻击优先级和武器参数,还实时更新了战场动态,例如赫格塞思在空袭前31分钟通报F-18战机升空时间。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社交媒体上反击称,“很明显,戈德堡夸大了他所掌握的信息。”

当地时间3月26日,特朗普告诉记者,“媒体都在夸大其词。我认为这完全是一场政治迫害(witch hunt)……袭击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我认为这才是你应该谈论的最终问题”。

两党批评

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致批评泄密事件,强调了对特朗普政府操作安全性和管理不善的担忧。

3月25日和2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举行听证会,虽然主题为全球安全威胁,但“群聊泄密”事件成为听证会焦点。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拉特克利夫、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等人出席。这两人也是美国“群聊泄密”事件当事人。听证会上,两人受到多位民主党议员的围攻。

民主党要求彻查“所有群聊记录”,参议员马克·沃纳斥责“这是对国家安全的犯罪”,众议员萨拉·雅各布斯呼吁解职涉事官员。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高级成员杰克·里德表示,“如果属实,这一事件代表了我所见过的最严重的操作安全和常识性失败之一。”

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表示,这次泄密事件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让美国及全球盟友面临风险。因此,此事必须追责,也就是说,赫格塞思应该被解职,并且应该对此展开全面的刑事调查。

众议员吉姆·海姆斯指出,此事若为中层军官所为,可能早已被吊销安全许可并接受刑事调查。

伊利诺伊州州长JB·普里茨克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无能正在使我们在国内外处于危险之中。”

共和党则将泄密事件归咎于“技术漏洞”。众议员唐·培根指出,最大问题在于机密信息通过非加密系统传输,称敌对国家极可能已经监控到这些信息。

纽约州众议员迈克·劳勒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机密信息不应通过不安全的渠道传输,尤其是不应传递给没有安全许可的人,包括记者。必须采取保障措施,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有分析指出,此次泄漏事件暴露了白宫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系统性失效。

多名官员爆料,Signal已成为特朗普政府“每日每夜”讨论政策的平台,甚至替代了传统安全渠道。尽管Signal具备端到端加密功能,但其“阅后即焚”特性、云端备份风险及服务器位于加拿大等问题,被专家视为“高风险选择”。

更讽刺的是,五角大楼此前已警告禁止使用Signal传输机密,但美国高官们仍将其作为日常决策沟通工具。

欧洲“破防”

泄密事件最深远的影响,或许是会使美欧关系加速恶化。

群聊记录显示,万斯直言“欧洲占苏伊士贸易的40%,却让美国承担安全成本”,并称“我讨厌再次拯救欧洲”,赫格塞思附和“欧洲人吃白食”,华尔兹则提议将空袭成本“摊派给欧洲”。

这种态度源于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转向。自2024年欧盟启动“阿斯皮德斯”护航行动却未能遏制胡塞武装后,白宫内部形成共识:欧洲既无力自卫,又不愿承担防务开支,美国应“甩掉包袱”。

万斯此前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开指责欧洲“打压右翼政党”,认为其“政治正确”导致社会衰弱,这与他在Signal群聊中的言论一脉相通。

英国《卫报》当地时间3月25日分析指出,从表面上看,此次曝出打击胡塞武装的行动与特朗普政府保护海上贸易和遏制伊朗的政策关系更大,但在相关对话中,万斯似乎决意要借题发挥,炒作渲染欧洲在美国军事防务上“搭便车”的担忧,以此作为主张推迟打击行动的理由。

德国《明镜》周刊评论称:“美国正将欧洲视为地缘政治包袱,而非伙伴。”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分析师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警告:“若美国放弃安全保障,欧洲需加速战略自主,否则将沦为大国博弈棋盘”。

法国《回声报》称,“怎么会泄密是华盛顿内部抱怨的核心,但泄密的内容却让欧洲感到毛骨悚然”,特朗普政府高层“似乎确实对欧洲怀恨在心”。

《经济学人》也发文指出,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充斥着各种表情符号的群聊对话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实想法。万斯与其他政府官员毫不掩饰对欧洲的蔑视,坚持要求盟友为美国的军事行动买单,同时强调必须展现比拜登政府更强硬的姿态。

据央视新闻报道,欧洲高级外交官对万斯的言论表示震惊,认为这反映了他对欧洲的深刻敌意。一位欧盟外交官表示,“他的想法是多么扭曲,令人难以置信。”另一位欧盟外交官则称,“这真的令人惊讶。”

彭博社坦言,欧洲人不必再存有幻想,如今他们在特朗普团队眼中的角色已经昭然若揭,既是“可悲的累赘”,又是“待宰的提款机”。报道认为,短期来看,此事的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长期来看,欧洲必须在防务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